名人访谈

梁文生:非一般轨迹

时间:2016/5/13 16:32:44  作者:办公室  来源:网摘  查看:4534  评论:0
梁文生:非一般轨迹


   很多电白人都知道,在树仔镇大塘村,一幢八层建筑耸立巍然,即使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其也显得毫不逊色、不同凡响。笔者特意亲眼目睹了这幢“祖屋”的芳容,在情不自已发出惊叹之余,一个要跟主人交流的强烈念头涌上心头:他斥巨资为哪般心愿?他的人生肯定拥有非一般的轨迹。
   梁文生,一个从大塘村走出来、独闯羊城建筑界的成功企业家,就是这幢建筑的主人。在跟他以及他周围人接触的时间里,笔者力图敲开他们的记忆之门,分享他的商路轨迹,力图走进他的内心,领悟他的人生感悟。
 
做个建筑人
   这已经是属于“生于1960年代”群体作为主流和支柱的年代。
梁文生说,他这一代是幸运的,而他更是幸运中的幸运,当踩着“文革”的尾巴度过的童年与少年后,抬起头来迎面扑来的是“改革开放”春风,适时赶上“下海”初潮成了一个年轻的弄潮儿。
   在梁文生的前二十年,有两个人对他以后商界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父亲让他的经商意识在朦胧中萌芽,舅舅却指明了他的发展方向。
   梁文生出生在一个建筑家庭。身为大队书记、大队建筑施工队队长的父亲,在1970年代与80年代初期,常常带领施工队奔波海南等地承建政府建筑工程。在梁文生的少年记忆里最为深刻的是,当时父亲汗水报酬平均每月仅为五元,父亲每次外出建筑回到家,总是点数着数以百计张的“角分”面额,他看到眼里,心很是钦佩父亲。后来他说,这应该是他建筑经商最初潜在意识的源头。
   1983年,梁文生在跟随叔叔当了两年的施工学徒后,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半脱产学习。当时他舅舅是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教授,因此父亲建议他报考机械专业,希望他能借助舅舅的资源成为一个“铁饭碗”技术人员,而舅舅却认为,此时正值改革开饭初期,国家上下大兴土木,建筑将是吃香行业,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而且建筑也是华南理工大学名牌专业。“就选择做个建筑人,子承父志。”在舅舅的建议下,梁文生报考了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后来时势的发展证明了舅舅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两年打工路
   1986年,23岁的梁文生拿到了大专文凭,条件不让他实现继续深造的愿望(直到十几年后他进入中山大学房地产MBA高级研修班才达成夙愿),随即便进入了广州一家建筑公司当施工管理员。整天跟建筑工人一起,暴晒在烈日之下,半个月里梁文生几乎成了“黑人”,但他一点怨言都没有,认为这是在建筑一线最好的学习机会。他卖力工作,早出晚归。不久,工人们都感觉到在他的手下干活的乐趣,都夸他:“这小伙子不简单。”同时,梁文生的乐观、主动、勤奋和付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也博得了上级领导的赏识。
   就在梁文生日日夜夜于工地里奔忙的时候,一个后来被梁文生尊称为“老师”、对他以后创业经历起到关键性影响的人物出现了,此人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建筑设计所高级工程师,是湖南大学建筑设计专业1960届毕业的高材生。当时房地产、建筑公司的设计方案大都是由设计院提供,双方之间业务交往频繁。梁文生所在单位的建筑设计方案也就是由这位工程师负责,因此在工作中他们两个人就有了较多接触和了解的机会。在这位建筑界享有名誉的工程师眼里,这个年轻人勤奋、踏实、乐观、真诚,年龄相差二十几岁也妨碍不了他们成为知己朋友。他非常乐意地把建筑设计知识和经验传授给虚心好学的梁文生,而梁文生悟性也特好,常常一点即明。
   “遇到他是我一生的荣幸,跟他接触的那段时间是我一生学到东西最多、生活过得最单纯最充实的时期,我非常感谢他。” 每当梁文生回忆起那段时间,他都带着深深的感恩。
 
创业不经意
   1988年底的一天,工程师对梁文生说:“你想不想出来做点事情?”面对突然而来的问题,梁文生根本没有准备,他回答:“没资金,没资源,没实力,我没有信心。”虽然出来创业是自己早就定下的目标,但感觉时机还没成熟,不会是近几年的事。“没资金,但你完全有能力去做,我有一些小项目可以交给你来做。我相信你。”老师的话一下刺激了梁文生的神经,他立即意识到,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来到了自己面前,不要让它溜走。此时,他充满了信心。尽管公司领导极力挽留,也动摇不了梁文生辞职的决心。
   梁文生做梦也想不到,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他便踏上了人生的另一阶段。
   作为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老师有着广泛的房产界人脉资源,很多开发商都非常信任他推荐的建筑商,对于一些小工程项目,他推荐给梁文生来承建。而梁文生也不负其所望,以电白三建名下承包了这些工程,组织了一支施工队伍,从设计到施工,全程一条龙负责。这段日子,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日夜跟建筑工人奋斗在工地前线,顺利、漂亮地完成了承建处女作。
首次承建工程,就赚三万块钱,这是梁文生的第一桶金,似乎一夜之间他跨进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行列,当时他年仅25岁。拿到工程款后不过几天,梁文生兴奋地跑到增城新塘花了四千多块钱买了一部摩托车,“骑着回来的路上,吹着风,那种幸福成就感至今还历历在心。”他回忆起来津津有味。
   第一单的成功,梁文生收获更多的是信心,随后,他一发不可收,第二单、第三单……广东社会科学院大楼、广东省科技学校教学楼……每次,他的责任、诚信、质量都给他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和信赖,他的建筑前景一片广阔。
机遇如此青睐他,在一般人看来,梁文生的创业起步非常顺利。可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在机遇降临之前和把握机遇中他同样付出了几多艰辛!正如梁文生所说:“机遇,随努力而来。”这就是他的机遇观。
 
商路高潮起
   人生有起有伏,高潮与低潮错落相间。但回顾二十年经商历程,似乎梁文生只有平潮和高潮,而没有低潮。
1988年往后的五年里,梁文生究竟赚了多少钱,没人知晓,但很多人都知道,当时还不到而立之年的他就拥有了一部“奔驰”高级轿车,他的不菲身价可略见一斑。
   然而,梁文生说,进入创业第五年,也就是1993年才是他建筑生涯第一高潮。
   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上下九步行街的荔湾广场无人不晓,广场设计独特,气势磅礴,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是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群楼。荔湾广场是1993年广州市政府指定的项目工程,当时由实力威震羊城的一名开发商投资开发。就是这样一个亚洲都有名的广场,其中有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就是梁文生承建的。能够拿下这个工程,他实力不可小觎。
   荔湾广场不仅让梁文生的财富大增,还使他在羊城建筑界名声雀起,事业达到第一高潮。
   1997、1998年又是梁文生事业另一高峰期,这两年是房地产市场最火旺的时期,也是他承建项目最多的两年,广州市邮政局的办公总部广州邮政大厦(现更名为骏源大厦)就是他当年承建的。也就在1998年,他创办了广州文生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公司总部设在位于广州越秀区中心地带东风中路嘉业大厦的二十二层,公司办公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站在他宽敞、豪华的办公室窗口前,鸟瞰下面,越秀山、中山纪念堂等景点尽收眼底。之后,梁文生把开发触角伸至珠海、茂名等地,他的知名度随着业务范围逐渐扩大而日益提高,被电白上一代建筑人称为强劲的“后起之秀”。
 
祖屋为心愿
   提起斥资两千多万的八层老家“祖屋”,梁文生不否认以巨资打造的豪宅,给人家有豪奢之议。但很少人知道,他是为了达成某种心愿而建的。
   “我来自建筑家庭,父亲建筑生涯几十年,我现在也有二十多年了。”梁文生停了一会继续说,“建筑是一种艺术,是有思想的生命体,我已经跟建筑融为一体,但这么多年来,我和父亲都是为别人而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别人的设计,我们想给自己设计建造一栋完全属于自己思想的建筑作品,现在有条件去完成父亲和我多年来的心愿。”“祖屋”的设计、选料、施工建造等一切都完全体现了他俩父子的建筑理念与风格,“有人说这可算是电白建筑的一个代表作,万万不敢当,我们也代表不了,这只是我与父亲两代几十年劳动的结晶而已,只是普通建筑人的一个心愿。”梁文生一再强调。
   这样的作品肯定是有很多人想去看看,对此梁文生说,后院的大型花园打算向村里人开放,以后也不排除开放室内。
 
梁文生语录与笔者手记
   跟梁文生接触时间里,他随口说出了很多经典语言,他说的每一句话,笔者能从他人生经历中找到佐证,显然,这些语言是他多年阅历中摸索和提炼出的人生哲学,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那么,笔者手记思路就以他的言语来串联吧。 
 
关于人生路
   “时势不可逆,命运可掌控,人要尽最大可能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
   有人说,商路一般充满坎坷不平,但梁文生经商轨迹却是非一般的。笔者了解梁文生经商历程之后,也有所感叹:对自己所走的每一步他好像已经规划好似的。就如一个哲人所说:“只有智慧和魄力并存的人才能预见自己的人生路。”
   “不要看现状,要跟时代同步,看趋势,抓住政策趋势就抓住了商机。”
   笔者知道,梁文生成功把准政策导向的案例有不少。
   “机遇,随努力而来。”
   针对有人说机遇特别青睐他。他说,机遇是在努力中出现和把握的。
   “创业,创业,再创业。”
   创业容易,守业难。对此梁文生不以为然,他认为,做事业者,不进则退,没有守业之概念。
 
关于人生感悟 
   “不问得多少,唯问舍多少,有舍才有得,先舍而后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梁文生为人、为事、为商,讲究“舍得之道”。舍得之道其实也就是一种投资学问、人生哲学,其并不是为索取利益而有意去“舍”,而是不求是否回报而去“舍”,这才是真正的“舍得之道”。梁文生深得朋友心,因为在朋友、客户落魄之时他不计较得失帮助过,后来他自然也得到了朋友、客户更多的帮助。


 

广东省茂名商会 Copyright © 2016 www.gdmmsh.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 话:(020) 37888855  传真:(020) 37888855  邮箱:gdmmsh@163.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261号省农装所办公大楼B座203室